2017年2月24日结束的第13届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上,中国低空激光防空武器系统“沉默猎手”成为最吸引眼球的先进武器装备之一。这是该系统继2016年9月首次出现在南非航空展后又一次公开亮相,介绍说它性能先进,已用于2016年杭州G20峰会的安保,主要负责警戒低空无人机的袭扰。
激光武器:通过发出“死光”来杀伤目标
作为一种人造光,激光除了以光速(每秒30万千米)传播外,还有单色性好、聚束性优、方向性强、亮度高等特性,差不多具备了武器所需要的所有基本性能,因此从诞生起,人们就赋予它一个极为恐怖的名称“死光”,并孜孜不倦地探索其军事应用,试图让它武器化。
激光武器是指利用激光束,照射并影响或杀伤目标的一类新概念武器。它属于非传统武器的一种,被归类为定向能武器的范畴。相对于传统武器,它打击速度快、命中精度高、攻击突然性好、持续战斗力强、多目标打击能力突出、杀伤效果优、附带损伤小,而且作战使用时无声响、无污染、强度可控、不受电磁干扰、保障容易、费用低,因而受到世界军事强国的高度重视。
根据不同分类方法,激光武器就有不同类型。比如:按用途,有战术和战略激光武器;按能级或能量,有低能(如软杀伤的激光枪)和高能激光武器(如硬摧毁的激光炮);按运载平台,有天基、空基、海基和陆基激光武器;按介质种类,有化学(气体)、固体、液体、光纤、准分子、自由电子和X射线激光武器。当前重点是发展高能激光武器,尤以化学、固体激光武器最受青睐,光纤的次之。
激光武器发展现状:美俄中处于领先水平
作为最早研究激光军事应用的国家,美国激光武器研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特别是战术激光武器。2013年4月8日,美海军输出功率约32千瓦的舰载区域防御激光武器系统,首次在海上近实战环境中击落了3.2千米的一架时速300千米的无人机,显示出一定的实战能力。它采用固体激光器,是一种具备近距离防御能力的低成本战术激光武器系统,能利用非常便宜(每次发射成本不到1美元)、近乎无限的“弹药”,以接近100%的命中率击毁无人机、舰船等目标,并已于2014年7月被安装在“庞塞”号船坞运输舰上,以便进一步实战测试。2013年12月12日,美陆军功率10千瓦的车载激光武器,成功地拦截了陆续飞来的90余枚迫击炮弹和多架无人机。2014年9月12日,试验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它一气击落了包括迫击炮弹、火箭弹和无人机在内的150多个空中目标,并同时演示了在风、雨、雾等不利天气条件下实施瞄准、跟踪和打击的能力。今年3月16日,美国洛马公司宣布已研制出功率60千瓦的光纤激光器,逼近了100千瓦的武器级标准,把陆军车载激光武器向实战应用又推进一大步。
苏联1965年就开始了激光武器的研制工作。它理论水平较高,曾长期保持着技术领先能力。1972年它就进行过威力巨大的激光武器试验,曾研制出一种移动式激光炮并能摧毁空中机动目标。1981年,它开发的“激光武器空中试验平台”A-60首飞,并成功地摧毁了空中靶标,已比较接近实战应用水平。1982年,它又成功地研制出“三棱匕首”自行激光武器,可通过毁伤光电系统,造成坦克和直升机瘫痪。不过后来由于苏联解体,俄一度国力衰弱,其继承下来的激光武器项目大都难以为继,不得不一再推迟或冻结下马。然而最近几年,俄激光武器研制工作开始恢复,并很快推出了几款颇具实战意义的战术激光武器,如去年10月其名为“死亡射线”的新型激光武器,它可以摧毁1000米区域内的低空无人机——按照俄方的说法,“它不是试验性的,而是已经投入实战的武器”,表现出俄在激光武器研发方面的水平并非浪得虚名。
中国也属于较早发展激光武器的国家,据说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研发历程。早在2007年,当时美国的一颗侦察卫星在飞越中国时突然“失明”,美国媒体就直指是中国的一种地基激光武器所为,并爆料说中国此前“至少进行过两次击落卫星的激光武器试验”,深信中国已拥有攻击低轨航天器的战略激光武器。而中国真正首次公开激光武器,则是在2014年11月5日。当时官方媒体新华社报道,中国研制出的一款称之为“低空卫士”、功率10千瓦的固体战术激光武器,它在一次实景演示测试中,一举击落了距离2000米、高度500米的范围内的30多架无人机,有效防护范围12平方千米,击落率高达100%,可说是“弹无虚发”,充分展示了中国激光武器的技术水平。最近展出的“沉默猎手”固体战术激光武器,功率达30千瓦,能在800米距离上瞬间烧穿5层2毫米的钢板,1000米距离上烧穿5毫米的钢板,最大射程4000米,能同时在360度空域范围内拦截临近的多种低空小型航空器(包括无人机),从发现到击落目标只需短短的几秒钟时间,更加接近实战应用,表明了中国激光武器的功率又有了新的长进。接下来中国将改进技术,开发功率更强的版本。未来它拦截半径更大、保护范围更广,能对付迫击炮或火箭弹等速度更快的战场目标,并推出模块化的实用装备,形成适应不同任务和场合的系列化产品,更好地满足强对抗环境下的实战要求。
从试验表现及技术上分析,外媒普遍认为中国激光武器基本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首先,它功率不断提升,结构更紧凑,体积和重量也更小,完全能与美国同类战术激光武器媲美,并可安装在“悍马”那样的战车上,适应战场上快速机动需要,增强战术应用价值;其次,它不但克服了激光束穿过空气时的聚焦问题,而且激光束的跟踪和控制精度也较高,出光时间满足了较高要求,能在更远距离上持续和稳定地照射并锁定目标;再次,它电力供应技术已过关,可连续多次发出激光束并攻击快速接近的不同目标,展示了较大的战场应用潜力。正因为如此,中国激光武器的表现引起了外媒的惊叹,它们评价中国激光武器发展水平“足以改变美国前几年在激光武器研究‘一骑绝尘’的局面”,并推测中国“沉默猎手”类战术激光武器,已可用于重要会议、体育比赛或特殊场地上空的安保以及其他维稳和反恐非战争军事行动。外媒还赞赏说,中国在针对无人机的武器研发领域选择了正确的方向,所推出的战术激光武器完全能“克死”无人机,前途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