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首页中区 > 历史 > 正文
“鹅粉”王羲之
2017-04-14 09:29:00  来源:学习时报

  东晋王徽之好竹近于痴迷。他老爸王羲之,则爱鹅爱得一塌糊涂,地道的“鹅粉”“鹅痴”。父子俩堪为“双璧”。

  《晋书王羲之传》记载:会稽(今绍兴)有个老妇人养了一只很会叫的鹅,王羲之听说后立马约了亲友跑去看。那老太热情,知道王羲之要来,就把鹅宰了做了菜,招待王羲之。王羲之望着冒着热气的那盘鹅,叹惋不止……

  当时会稽山阴有个道士,养了许多鹅。王羲之喜欢得不得了,非要买下道士的那些鹅。道士有意索他墨宝,对他说:你给我写篇《道德经》,我就把这些鹅全送你。王羲之立马抄写了经帖,换了那些鹅回家。一路上乐不可支,貌似捡了个大便宜。

  这件事,南朝何法盛《晋中兴书卷七》有记载是:“山阴有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去。”

  这里说的是《黄庭经》,《晋书王羲之传》说的是《道德经》,究竟是哪种?从最早记载和大量用例看,似应《黄庭经》为确。唐代李白《送贺宾客归越》也说,“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王羲之书法高妙,写经换鹅,成士林逸事。后以“换鹅经”称《黄庭经》,以“换鹅书”“换鹅帖”称王羲之书法或指高明的书帖。“换鹅手”则用来称誉书法高手。

  王羲之当过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史称“王右军”。李白《王右军》说:“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山阴过羽客,爱此好鹅宾”;元代黄庚《月屋漫藁杂咏》说:“小径荒苔人不到,闭门闲学《换鹅书》”;马致远《哨遍张王岩草书》说:“谁堪比,写黄庭换取,道士归鹅”。

  “右军鹅”也由此名闻天下。孟浩然《晚春题远上人南亭》说:“林栖居士竹,池养右军鹅”,卢纶在《寻贾尊师》中说,“新传左慈诀,曾与右军鹅……”

  王羲之痴迷鹅,不是“玩物丧志”之类,他细心观察鹅的体态姿势,“悟入鹅群行水势”,于鹅行情态中悟得书法执笔运势之妙。有书家研究,被米芾称为“天下行书第一”的王羲之《兰亭序》中,20多个“之”字绝不同形,与鹅许多动作情态有关。而王羲之的“一笔鹅”亦为书坛瑰宝,今天许多景点还能见到“一笔鹅”的碑刻。

  王羲之“铁杆鹅粉”虽资人谈笑,倒也有启人处:

  一是大凡有慧心者,总能在物事中得到参悟启发。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中谈到草书家张旭,他时常在邺县观看公孙大娘跳一种“西河剑器舞”,从舞中得到参悟,书法大有长进,更加遒劲激扬。

  《庄子养生主》中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文惠君在一旁看呆了。庖丁一席话,更使文惠君大有悟得:“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人之差异时常在两个方面:一为悟性,二为勤奋。或勤勉但慧根浅略;或慧心好却未能勤奋。两者合备,则更能成事并事半功倍。

  王羲之悟于鹅,张旭悟于舞,文惠君悟于庖丁解牛,道理同一:世间物事,皆有通处,存慧心者,触类旁通,取诸精妙。这也是陶渊明说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欧阳修说的“得之心而寓之酒”,庄子说的“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的道理。

  二是鹅之于人是园中禽、桌上菜,于王羲之则是宝,文典天下闻。“运命唯所遇”,就看际遇造化了。所以山、水也好,人、物也罢,世间万般,盖系所遇。唐人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摹鹅态,寓童趣,坊间传咏,但“鹅”成士林明星,堪比今日人气“网红”,盖遇一代书圣王羲之耳。

  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风光不会停留在一处。王羲之身后“右军鹅”就沦落了。白居易《鹤答鹅》感慨说:“右军殁后欲何依,只合随鸡逐鸭飞。未必牺牲及吾辈,大都我瘦胜君肥。”唐人李郢《鹅儿》更感慨说:“腊后闲行村舍边,黄鹅清水真可怜。何穷散乱随新草,永日淹留在野田。”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秦德君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