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首页中区 > 历史 > 正文
明成祖的神机营
2018-03-05 09:34:00  来源:学习时报

  明王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支由朝廷直接指挥的战略机动部队——神机营。朱棣总结神机营的创建及布阵,必须是:“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首以铳摧其锋,继以骑冲其尖”。神机营的创建,大大提高了明军的战斗力。

  明军首创炮兵与步骑兵协同作战的新战术,开创了战争史上新的篇章。该营曾多次随皇帝出征,为平定北疆立下赫赫战功。当时的神机营最为厉害的武器,就是火铳。据《明会典》及《武备志》记载,自隆庆年间始,明军神机营使用之火器,大约有二三十种之多。甚至包括了有一种类似于当今左轮手枪的火器,可以连发而不需单发填装。史料记载这种火器大名叫五雷神机,隆庆初年装备神机营。这神器有枪管五个,各长一尺五寸,重约五斤,柄上装有总照门和铜管,由于枪管可以旋转,枪口各有准星,似乎连瞄准都不用,即可于转瞬之间轮流发射出去。

  1419年,倭寇数千人进犯沿海,辽东总兵刘江率部抗击,明军岸防阵地突然万炮齐鸣,无数石弹、铁铅从天而降,砸在倭寇头上,以海岸防火炮歼灭海上入侵之敌,史称“望海大捷”。此战之后,“倭大惧,百余年间,海上无大侵犯”。

  1449年8月,蒙古瓦剌贵族也先兴兵南侵。土木堡一战,明军突遭袭击,指挥失度,加之对各种火器未能熟练掌握,尚未发挥作用即全军溃败,明英宗被俘,12万瓦剌大军乘势进攻北京。

  消息传来,举国震惊,兵部尚书于谦奉命守卫北京。他严令诸将加固城防,并在京城九门部署重型火炮,命神机营设伏于德胜门外。不日,敌军主力进入于谦设伏地域,神机营众炮齐发,城内守军乘势夹击。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巨响,瓦剌军阵势大乱,也先之弟死于炮火之中。也先惧怕神机营火铳的神威,撤围逃遁,于谦挥军追击,大败敌军。北京保卫战,是明代前期大规模使用火炮守城的著名战例,它显明了神机营火铳的神勇威力。

  各式火炮

  明代中期以前,中国火炮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明代研制的轻型火炮,比较著名的有戚继光创制的一种形似虎蹲而得名的将军炮。

  该炮身长66厘米,重18公斤,炮头由两只铁棒架起;从前至后有五六道大宽铁箍,口端备有大铁爪、铁绊,可用大铁钉将炮身固定在地面上或战船上,克服了原有火炮在发射后炮身后冲而自伤炮手的危险。

  此炮便于在山林水网地带机动使用,可控扼险隘,一发能射上百枚铅弹丸或50多枚较大的弹丸,散布面大,比鸟铳更能有效地杀伤以密集队形进攻之敌,在抗倭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隆庆年间,戚继光到蓟镇练兵,又将此炮装备骑兵使用。由骑兵用战马直接驮带,机动性强,成为一种较好的骑兵炮,由此也催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支骑炮兵。

  据出土实物和兵书记载,明代中期的大型火炮虽然很多,但都是由小型神机炮演变而来。它们的特点在于使用架炮车,提高了机动性,增强了摧毁力。其中最著名的是大将军炮。该炮口径达100毫米以上,全长1.4米。从炮口至炮尾共有九道宽箍,药室呈算盘珠形,室壁开有火门。《登坛必究神铳议》记载,大将军炮发射,常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按日本学者在《火炮的起源及其流传》中所述,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制造的大将军炮有大中小三种规格,分别发射7斤、3斤和1斤重的铅弹。若在战场上安置千架,人人能放,则所向无敌。但大将军炮因太重难以机动使用,便改用马车载运,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车炮合一的重型火炮。车载炮有许多优点。首先是便于机动,炮手既可推拉炮车,又可临敌发射。其次是提高了火炮的参战速度,赢得了战机。其三是兼有挡敌和击敌之用。在平原或丘陵布防,炮车则具有一般战车阻挡北方剽悍骑兵快速冲击的作用。尤其是两军交锋,车载炮还可以迅疾组成车阵营垒,火枪兵以此为屏障,使用火器和叠阵,击杀敌骑。明军的这些装备在援朝作战时曾登高涉远,屡屡打得倭寇心惊胆战。

  明朝后期还制造了一种轮转式36管射击火器——车轮铳,是比较厉害的武器。其轮转如圆盘式样,上安辐条18根,辐条长44厘米,两侧各安1支手铳,全盘共安36支。单管手铳用优质钢材打造,铳长31厘米,重500克,内装适量火药与弹丸,后面壁上开一个火门,有火捻从中通出。手铳的铳口向外,用皮封固于轮辋即外轮圈上。行军时用骡驮载,每骡驮2轮及1个发射架。作战前,先将发射架安于地上,发射架的顶端安有一个转轴,与装有36支手铳的车轮轴心相套,即可使用。两轮转可依次连射72弹,杀伤力甚大。

  架火战车

  在国家博物馆里,现今还保存着根据《武备志》中的图样复制出来的火箭发射车——架火战车的模型。它是明代初期发明的多管火箭炮,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管火箭炮。

  这种多管火箭炮在人力独轮车上装有6个长方形箱体的火箭发射器,它像6个大蜂窝排列成上、下两行,共载有火箭160支。这种火箭发射器和“火龙箭”“一窝蜂”等多发火箭的结构和特点相似,都是将火箭先装在发射筒内,而所有火箭的引火线都连在一起,形成引火总线。发射时,点燃引火总线,火箭就犹如条条火龙,一齐从发射筒内喷出。

  据韩国史料记载,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明军在抗倭、帮助朝军攻打王京(今韩国首尔)时,曾利用独轮车装载和发射火箭,“刹那间,火闪烟飞,声如雷鸣,直向倭寇阵营地冲去,令倭奴抱头鼠窜”。

  从《武备志》图样可知,架火战车虽然看起来简陋粗糙,但它体轻灵活,使用转移都很方便。打仗时,三个人即可操作。其中一个负责瞄准指挥,兼管推车,其他两个装填弹药和点火等,协同作战。在架火战车的发射筒上方,还有一可卷起的棉帘,它是一种防护装置,相当于现代火炮的防盾板。当冲锋或转移阵地时,为了防止敌人的箭矢射伤炮手,就将棉帘放下来。发射火箭时则将棉帘卷起,简便实用。

  另外,在车的两侧还装有火铳和长矛各两支,以配合火箭炮来杀伤不同的目标;必要时,还能用来同敌人白刃格斗,进行自卫。

  架火战车既有类似现代火箭炮威慑敌人的齐射火力和转移快速等特点,又具备现代战车在火力、机动性和防护方面的一些基本功能,因此它在兵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我国在火箭炮方面的杰出创造之一。

  明火炮虽然在杀伤威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它有一大缺点,那就是没有瞄准具,在发射速度、机动性等方面也不尽如人意。永乐年间定型装备的火炮,到100多年后的嘉靖时期仍没有新的突破。一定意义上讲,“皇帝多不理政”和保守的制度体系扼杀了火炮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袁和平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