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要闻要论 > 正文
让合作的阳光驱散疫情的阴霾
2020-04-17 09:03:00  来源:求是

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战而胜之

“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只要我们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就一定能够彻底战胜疫情,迎来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全球疫情多点暴发、迅速蔓延的关键时刻,3月26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了一场特殊的“云峰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在这场G20历史上的首次视频峰会上,总书记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郑重而真挚地呼吁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正如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章第一专题中反复强调的:“病毒不分国界,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国际社会只有共同应对,才能战而胜之”。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胁,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孤军作战,也没有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只有每个国家都控制住疫情,全球才有共同安全可言。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注国内外疫情形势,高度重视抗疫国际合作,从通电话到会见会谈,从致慰问电到给外方友好人士回信,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以不同方式,反复、集中阐述中国主张:“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唯有团结协作才能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挑战”,“各国必须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总书记的一系列恳切倡议,为世界战胜疫情凝聚起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强大合力,有力推动了疫情防控国际合作。

——指引前行的思想力。全球蔓延的疫情,以一种突如其来、更为直观的方式,让人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各国命运休戚与共,紧密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牢牢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创造性提出并深入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到联合国纽约总部再到日内瓦总部,从博鳌亚洲论坛到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从二十国集团峰会到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难题、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应对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过程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深刻阐明了国际社会加强团结合作、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极端重要性。

——凝聚共识的引领力。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只有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才能战胜疫情。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当务之急是凝聚抗疫合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人类社会建设更加繁荣美好世界的共同价值追求,汇聚了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最大公约数,引发越来越广泛而深入的国际共鸣,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日益成为当今世界温暖人心、凝心聚力的旗帜。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高举这一旗帜,再次号召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总书记的深刻阐释,把握时代潮流、反映人民愿望、符合各国利益,展示出凝聚全球各方力量、共同战胜疫情的强大号召力。

——刻不容缓的行动力。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迅速行动起来,携手应对。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表达、深刻阐明了中国推动国际社会团结合作抗击疫情的决心和行动。总书记用事实说话:中国已与各方密切合作,“展现出团结合作的力量,发挥了正能量”;总书记表明中国态度:中国“愿同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一道,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贡献”;总书记提出真诚希望:“国际社会应该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加强国际防疫合作,携手应对共同威胁和挑战,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国锲而不舍、为推动国际社会合作抗疫付出的巨大努力,作出的重要贡献。

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担当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同国际社会携手抗击疫情,有力践行了大国担当。在这篇重要文章第二专题中,习近平总书记摆事实、讲道理,全面有力阐明了“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坚决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中国贡献和中国经验。

2020年春节前夕,美国犹他州卡斯卡德小学50名四年级学生用中文写给习近平主席新年贺卡。2月15日,习近平主席亲切复信,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作出贡献。“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把所有的病毒所有的苦难,统统都吹散……”这首改编的《武汉加油你笑起来真好看》经卡斯卡德小学学生的演唱后,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打动了无数人。图为2020年1月21日,卡斯卡德小学师生展示新年贺卡。 新华社发

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党和政府本着对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了最彻底、最严格的防控举措”,“取得了重大成效”。中国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向疫情全面宣战,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提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要求和“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救治要求;科技人员夜以继日投入工作,短时间内就成功分离病毒毒株并研制出检测试剂;340多支医疗队、42000多名医务工作者从全国各地向湖北、武汉逆行出征;数千名工程人员通宵达旦,仅用10天左右时间就分别建成火神山、雷神山两座专门医院;基层党员干部、社区人员、志愿者等在风雪中深入每一个街巷,筑起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多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抗疫斗争的阶段性重要成效。

第一时间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政府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及时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国际合作”。2019年12月31日,中国就向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报告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2020年1月3日起,中国开始定期向世界卫生组织、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及时、主动通报疫情信息;1月12日,向全球共享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为患者诊断、疫苗研发等奠定坚实科学基础;1月20日至21日,世界卫生组织派出专家组赴武汉进行短暂实地考察;1月21日起,国家卫健委每日发布疫情情况,2月3日起英文网站同步发布;1月22日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等开始举办新闻发布会,广泛回应外界关切;2月16日至24日,包括2名美国专家在内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考察组对中国进行了为期9天的考察,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中方疫情防控举措。

积极主动分享防控和治疗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方“毫无保留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防控、治疗经验”,“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中国用创纪录短时间分离鉴定出病原体并与全球共享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将最新诊疗方案、防控方案等一整套技术文件及时分享给了全球180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国家卫健委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举办“分享防治新冠肺炎中国经验国际通报会”,全球77个国家和7个国际组织代表参会,各方高度评价中国防控成效,呼吁各国借鉴中国的防控经验。中国向意大利、塞尔维亚等多国派出医疗专家组,提供防控和诊疗指导与咨询,向当地民众和华人华侨普及防护常识,得到广泛认可和盛赞。

力所能及提供支持和援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尽己所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支持和援助”,“为全球抗疫提供尽可能多的物资保障”。中国在全力抗击本国疫情的同时,克服自身困难,优先恢复和提高医疗防疫物资产能,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已向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包括普通医用口罩、N95口罩、防护服、核酸检测试剂、呼吸机等在内的物资援助。对于有些国家通过外交渠道向中方提出的商业采购协助请求,中国积极推荐了有资质的出口商。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同中方出口商签署了包括口罩、防护服、核酸检测试剂在内的商业采购协议。

事实充分表明,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中国人民付出的一系列努力,维护了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维护了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负责任、有担当、重情义,充分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为世界所公认。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感谢习近平主席、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中国人民。只有中国能够帮助塞尔维亚战胜疫情。”

2020年3月21日晚,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一架肩负着使命与希望的飞机,在人们翘首企足中准时降落。中国援助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走下飞机,随之而来的还有呼吸机、监护仪等十几吨防疫物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快步走到舷梯旁,与专家组成员“碰肘”致意,向两国国旗献上深情之吻。此时此刻,“铁杆朋友,风雨同行”这句印在防疫物资包装上的话语,更加令人动容,见证着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印证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2020年3月21日,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前来迎接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左)与中国援助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碰肘”致意。6名中国专家当天抵达贝尔格莱德,一批由中国政府捐赠的医疗物资也同机抵达。 新华社记者 石中玉/摄

患难见真情。在这篇重要文章第三专题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指出:“在中方最困难的时候,国际社会许多成员给予中方真诚帮助和支持,我们会始终铭记并珍视这份友谊。”俄罗斯、白俄罗斯、韩国等国雪中送炭,迅速派专机将急需的医疗物资送抵武汉,巴基斯坦更是以倾国之力驰援物资;柬埔寨、蒙古国、巴基斯坦等国领导人专程访华,体现深厚情谊和坚定支持;埃及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亮起五星红旗“灯光秀”,美国卡斯卡德小学学生用音乐为中国战“疫”加油……170多个国家领导人、5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向我国领导人表示支持和慰问,79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为中国人民抗疫斗争提供了大量援助。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友情在共同抗击疫情中得到了升华,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中华民族是懂得感恩、投桃报李的民族。”中方对遭受疫情的国家感同身受,中国将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是全球疫情扩散蔓延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的两句话,更是中国真诚、主动、无私向各方提供支持和帮助的真实写照。截至4月12日,在援助对象上,既包括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也包括公共卫生体系和防疫能力较为薄弱的国家,还包括欧盟、非盟、东盟等国际组织;在地域分布上,向30个亚洲国家、22个欧洲国家、53个非洲国家、24个美洲国家、10个南太国家提供紧急援助;在援助方式上,既有检测试剂、口罩、防护服、隔离眼罩以及呼吸机等医疗物资援助,也有派遣专家组等医疗技术援助。同时,许多中国地方政府、企业、民间机构和个人也积极参与对外援助。

“大爱无疆。”中国尽己所能、量力而行的对外抗疫援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宽阔胸襟和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侠肝义胆,是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体现,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来源:求是   编辑:杨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