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宿豫区坚持把抓实理论宣讲作为理论武装工作重中之重,强化问题导向,坚持“三抓三促”,努力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抓立体化网络构建,促理论宣讲全覆盖。围绕解决“谁来讲”的问题,拉队伍,搭平台,广促动。组建“1+10”队伍,上下联动抓宣讲。通过单位推荐、个人自荐、群众投票等形式,精选一批领导干部、思政教师和先进典型等30余人组建区委宣讲团,整合工青妇、公检法等群团、机关理论宣讲资源,成立10支特色宣讲队,建立“一团十队”理论宣讲队伍,构建涵盖区乡村三级、覆盖各行业部门的理论宣讲体系。开设“名家讲坛”,内外互动抓宣讲。围绕增强“八项本领”、提升“七种能力”,邀请知名教授、行业专家、学者型领导、典范型干部等到宿豫授课,帮助全区各级党员干部开阔发展视野,提升理论素养,增进实践能力。建立“名师工作室”,示范带动抓宣讲。在引进曹荣琪“布谷声声”工作室的基础上,设立“说书先生”黄凤桥、“豫先声”杨启彦等5个理论名师工作室,要求每位名师既要面向干群宣讲,还要带出不要于10名理论宣讲徒弟。
二、抓特色化活动组织,促理论宣讲接地气。围绕解决“怎么讲”的问题,抓引导,勇创新,求实效。按需线上订制宣讲课程。将所有宣讲课程上线“我家学堂”在线平台,党员群众根据本单位、本群体学习需求,在“我家学堂”平台线上“下单”,宣讲志愿者在线“接单”,联系宣讲团成员开展宣讲活动。活化理论宣讲形式。发挥情境教学、文艺送“理”、流动宣讲等优势,打造情境课堂、文艺课堂、板凳课堂、田头课堂等系列特色理论宣讲课堂,增强理论宣讲吸引力。比如,立足宿豫本土宿北大战遗址、淮北江南展陈馆、水利遗址公园等一批红色资源,营造体验式、沉浸式理论宣讲情境,采取说事论理等形式,宣传新思想,阐明“大道理”。促进双向互动交流。比如,在组织红色话剧《共产党宣言》观演、主旋律影片《长津湖》观影前,举办区委中心组党史学习沙龙,邀请主创人员、党史专家、中心组成员现场交流研讨,畅谈体会,变“一人讲”为“大家谈”、被动听为互动聊。2022年,组织开展“红色研学环宿行”“理论名师进名企”“百姓名嘴进百村”等各类理论宣讲活动3000余场,推动基层理论宣讲热在基层、深入人心。
三、抓常态化考核评比,促理论宣讲见实效。围绕解决“经常讲”的问题,建机制,立规范,抓常态。运用工作“评价表”。根据重大主题理论宣讲点单量、接单量和党员群众满意度反馈,对志愿宣讲员进行量化积分评价,每季度兑现工作奖惩,每年评选表彰“理论名师”、“百姓名嘴”和“金牌讲稿”等。打造宣讲“示范点”。根据各部门各单位理论宣讲组织情况、志愿宣讲服务点单下单接单情况,出台星级管理办法,每年评选一批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示范点。发挥考核“指挥棒”。坚持将重大主题学习宣讲纳入高质量党的建设思想理论武装目标考核体系,推动各单位管好理论宣讲队伍、用好理论宣讲阵地,推动重大主题宣讲抓在日常、严在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