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江苏聚焦 > 支部党课 > 2023年 > 2023年第五期 > 正文
【经典品读】“三新”是个辩证统一的有机体
——读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3-11-07 10:08:00  作者:张雪琴  来源:支部党课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收录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这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纲领性文献,为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

作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

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建立在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的基础上,这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献中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我们党作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判断,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现实依据。

从理论依据看,我们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具体实际问题的生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发展社会主义不仅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而且是需要划分为不同历史阶段的过程。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此不断探索,也正是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当前具体实际指出,“今天我们所处的新发展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

从历史依据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性跨越;新中国成立后,创造性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从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跨越;进入历史新时期后,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新的历史性跨越,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今天,我国正在此前发展的基础上续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历史。

从现实依据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同时,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新的发展基础、新的发展任务、新的发展环境、新的发展难度等决定了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历史进程中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

系统阐述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一重大问题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要回答好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许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最重要、最主要的是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新时代新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注意把握三点。

第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也构成了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二,要坚持问题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成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已经拥有了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与此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以更加精准务实的举措,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三,要增强忧患意识。这不仅是由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所决定,也是由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所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非一日之功,须坚持不懈努力奋斗,不可掉以轻心。面对空前上升的影响我国发展的内外部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要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既要敢于斗争,也要善于斗争,全面做强自己,特别是要增强威慑的实力”。

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指明方向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献中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经济活动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我国发展现阶段,畅通经济循环最主要的任务是供给侧有效畅通”。我们必须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在更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构建新发展格局,本质在于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科技创新、突破产业瓶颈事关我们的生存和发展。这就需要全面加强科技创新部署,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现代产业链的“链长”。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的市场资源是巨大优势,只有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才能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并以此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强大竞争力、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强大推动力。这不仅需要持续深化各类要素的流动型开放,也需要稳步拓展各种制度型开放;不仅需要加强国内大循环在双循环中的主导作用,也需要重视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三者紧密关联,构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献中的论述科学全面系统地阐明了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为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根本遵循。

来源:支部党课   编辑:徐羽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