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智库周刊 > 正文
弘扬优秀民族民间艺术 促进非遗传承和创新
2024-04-15 08:59:00  作者:李烨林 呼和满都拉  来源:新华日报

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源远流长的民族民间艺术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传统特色,传承至今。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文化传承的生动载体,展现着民族智慧与情感。此外,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有助于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推动文化多样性的繁荣发展。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弘扬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使优秀民族民间艺术焕发新的生机。

丰富多彩的巴彦淖尔市非遗文化

巴彦淖尔市是千百年来黄河文化、农耕文化、边塞文化、移民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之地,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河套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留下了阴山岩画、秦汉长城、鸡鹿塞、高阙塞等丰富而珍贵的历史遗存,见证着这座城市丰富的文化积淀和灿烂的历史。巴彦淖尔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涵盖了河套顺口溜、爬山调、面塑、刺绣、西路二人台、乌拉特铜银器制作技艺、蒙医熏鼻疗法、蒙古族驼球、蒙古族赛驼,以及河灯节等多个项目,覆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戏剧、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以及民俗等九大类别。截至目前,巴彦淖尔市已有爬山调、乌拉特民歌、蒙古族驼球以及乌拉特铜银器制作技艺等项目,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有2位代表性传承人被公布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自治区级传承人达55人,市级传承人达413人。此外,还有11个文化艺术之乡被公布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7个文化艺术之乡被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人民智慧的结晶,贯穿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了衣食住行、休闲娱乐、人生礼仪、民俗节庆、生产经营等各个方面。比如,奶制品制作技艺、乌拉特婚礼、传统服饰等项目,一直以来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弘扬优秀非遗文化的策略与实践

弘扬优秀非遗文化的策略与实践,是巴彦淖尔市非遗保护工作的核心。巴彦淖尔市通过制定综合性的保护政策,如,加强整体性保护、推进生产性保护、加强数字化保护等,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实践中通过建立非遗特色小镇、开展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乌拉特后旗传统工艺工作站为例,通过挖掘本地的传统制作技艺,组织培训、展示和销售活动,有效传承了该地区的非遗文化,并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增收致富的途径。乌拉特后旗的传统工艺工作站,被评为自治区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同时,芦苇画和乌拉特铜银器制作技艺项目也被列入了自治区级非遗就业工坊。此外,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的巴音路社区还被指定为自治区的“非遗在社区”试点单位。黄河湾步行街也被选入了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非遗旅游街区”,而乌梁素海生态旅游景区则被授予自治区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的称号。这些举措和实践为弘扬优秀非遗文化提供了有力支持,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文化自信与非遗传承

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是文化传承的精神支柱。非遗传承作为文化自信的具体实践,通过传承、弘扬非遗文化,可增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在巴彦淖尔市,非遗文化传承凝聚了当地人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自信,激励人们更积极地参与传承活动,进而促进了文化自信的培育和传播。这表明,非遗传承对于加强文化自信具有深远的启示作用。非遗传承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是对自身文化独特性的认同和自信。通过不断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巴彦淖尔市的文化自信得到了增强,推动了当地文化的繁荣发展,为后代传承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单位:河套学院;本文系巴彦淖尔市2023年河套文化研究专项研究课题“保护与传承:巴彦淖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挑战与未来”的研究成果)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徐羽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