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名家新论 > 樊和平 > 名家专栏 > 正文
樊和平:用学术力量 破解道德难题
2016-05-16 14:53:00  来源:新华日报

 

  记者:为推进当前中国社会的道德发展,江苏省委省政府在东南大学建立了“道德发展高端智库”。您能简要介绍一下吗?

  樊和平:我们叫“道德发展智库”,名称上就有所创新。过去都讲道德“建设”,往往给人一种误读,好像道德出问题了,才要进行道德建设。这是因为,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精神生活、顶层设计都主要靠伦理道德来完成。伦理道德的这种终极价值,让中国人给以它终极关注,在什么情况下,都担心中国的道德出问题,渐渐演变成对伦理道德的终极批评。我们强调用“发展”的观念看待伦理道德,还因为在中国伦理道德是一体的。社会转型时期,会出现各种伦理关系,比如财富的伦理、权力的伦理,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待道德,研究和解决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所谓高端智库,必须要有雄厚的学术力量,高端、前沿的学术研究,储备丰富的相关人才,能用学术服务于国家、社会的发展。道德发展智库以东南大学伦理学团队为主体,整合了社会学、心理学、公共管理等优势学科,力争成为全国伦理道德发展的理论创新基地,全国最权威、最专业的道德国情信息中心以及伦理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为此,道德发展智库将出版《东大伦理》等道德发展理论系列丛书,建设道德国情系列调研数据库,形成系列研究报告,举办道德发展高层论坛,组建伦理剧场,进行关于伦理道德的文化实验,筹办智库刊物“伦理研究”,等等。

  记者:去年11月份,道德发展智库举办了首届高端论坛,聚焦了社会信任问题。那么,近期重点研究或建设的项目有哪些呢?

  樊和平:近期,我们将开展第四轮全国和江苏道德伦理调查。2010年以来,东大的伦理学团队先后组织了三轮全国和江苏的伦理道德状况大调查,打造形成“道德国情数据库”,先后发布《中国伦理道德报告》、《中国大众意识形态报告》等,产生广泛影响。这项调查,我们将与中国人民大学国情调查小组合作,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谈、入户访问等多种方式,就目前中国人最重视的伦理关系是什么,中国人最重视的道德规范是什么,中国人认为最突出的道德问题是什么……展开一系列的调查,这是我们建立信息库的重要举措。

  去年11月份我们举办的高端论坛,关注的是“老太跌倒”事件。在这方面,我们也做过相应的调查。我们统计了2006年以来三大门户网站和两大官网对类似事件的报道总数,再分类统计哪些被表扬,哪些被感谢,哪些被讹诈等,并关注媒体的报道与事态发展的关系,用大数据展现社会对“扶不扶”问题的道德态度。我们还成立了老年化国际研究中心,关注老年人的伦理安全问题。过去靠特殊的伦理即孝道的支持,老人在社会上拥有一种优越的伦理地位,如今这种地位渐渐丧失了。

  记者:作为密切关注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的智库,您认为道德发展智库的社会责任如何体现?

  樊和平:我们会定期进行社会风尚的预警。再拿老太跌倒事件来说,它从南京的彭宇案开始,慢慢演化成老太跌倒没人敢扶,从一起个别的道德事件变成一个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甚至很有可能变成一个文化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发布社会风尚预警。中国的文化是伦理性文化,其规律就是个人的道德行为问题,一旦演化成社会伦理问题,而随着这种社会伦理问题积累到一种程度,就会变成文化性问题,继而破坏社会风尚。

  另外,我们的一些研究成果也可直接影响社会。比如,有一个“城市伦理表情”的项目,我们到大街上去抓拍年轻子女陪着父母和年轻父母陪着孩子的表情,两相对比,就可以看出人们对待孩子和父母的不同态度。再如,我们去大街上观察红绿灯的时间分配、人行道的设置情况,就会发现很多情况下人们闯红灯是“被逼的”,这都是因为政府公共道路规划中伦理考虑不够。这些研究通过学术成果的形式发布出来,都旨在引起社会的思考或影响政府的相关决策。

   记者:在强调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大环境下,对高校智库而言,会存在哪些机遇或挑战?

  樊和平:建设高校智库,对高校来说是一次发展的机遇,它对学术发展、学科发展、教学教研应该说都是一种推动,且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让高校更接地气。但最大的风险是,这种推动可能会变成“越俎代庖”。高校智库的建设应和社科院、政策研究室、党校不同,他们本身就是政府的智库,而高校智库虽有自己的人才优势,但也存在对社会状况了解不够、对社会发展的决策参与程度不高的缺点。更重要的是,高校智库应该坚持一种理想主义,一方面要主动联系实际,用理论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同时把现实提炼成为理论,另一方面要致力于把理论变成现实,把理想变成现实。

  简单来说,在讨论具体现实问题时既要有“就事论事”的态度,还要有这个问题“应当”怎样去解决的考量,这“应当”二字体现的就是一种理想化的追求。在聚焦现实的同时,保持一种理想主义,这将是对高校智库的一种良性推动。高校智库做得好,能实现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互动循环,做的不好,就有可能两败俱伤。这并非危言耸听,智库为政府出“馊主意”的现象可不少,而这些“馊主意”同样是学术研究的成果,而智库的研究成果出现掉链、断档、政府不采用的情况也不鲜见。总而言之,高校智库对高校而言既是机会,也可能会存在误区,必须加以警惕。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颜云霞   编辑:杨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