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以其历史渊源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品类形态多元、制作技艺精妙、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而闻名世界,是中国人民生活智慧和精神成果的鲜明体现,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扶持、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的教育培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到建立专门的传统工艺美术生态博物馆、文化生态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再到支持建立传统工艺美术产业链,鼓励传承传统技艺并进行现代化创新,形成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如此,方能从根本上完善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传承体系,实现传统工艺美术的可持续发展。来源:新华日报作者:王作川日期:2023-12-04 08:17:00
-
任何文化的发展都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校园文化亦是如此。来源:新华日报作者:丁旭红日期:2023-12-04 08:16:00
-
加强文化法学学科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着力推动文化法学创新发展,为加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法治保障提供学理支持、学术支撑。把握文化法学学科特点加强文化法学学科建设,要遵循法学学科发展规律,准确把握文化法学的学科性质、学科特点,促进文化法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高质量发展。文化法学要做好培养高素质文化法治人才工作,就要在学科建设中打破法学与新闻学、广播电视学、艺术学等文化艺术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的壁垒,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培养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文化法治人才。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张树庭日期:2023-11-20 09:11:00
-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来源:人民日报作者:邢云文日期:2023-11-17 09:00:00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培育工作,提出“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重要要求,强调“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新时代数字文化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结出丰硕成果。继续加强对网络文艺创作的引导,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推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网络文艺精品,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日期:2023-11-17 08:57:00
-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白滩寺村,传统文化研学基地内,孩子们正围着几位手艺人,观看各类非遗展示。传承好文化,带动产业振兴,以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托起更多人的诗和远方,乡村振兴之路将走得更稳更好。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孙一琳日期:2023-11-16 09:25:00
-
惟其如此,方能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尹双红日期:2023-11-14 09:03:00
-
历史上,中华民族的先民在长江治理方面采取综合治理方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多措并举、扬长避短,不仅推动长江流域的经济社会繁荣发展,而且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让生态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在漫长历史岁月里彰显并积累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来源:人民日报作者:蓝 勇日期:2023-11-13 09:11:00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将长江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场景相融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借助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将长江流域的文化遗产、历史遗迹、非遗活动、传统农业景观、商业体验场所、旅游景区等进行整合,为人们提供文化、游憩、审美以及教育等价值体验,真正让人们了解中华民族是不懈奋斗进取的民族、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傅才武日期:2023-11-13 09:06:00
-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造就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就领域而言,长江文化包括农业文化、都市文化、工业文化、商贸文化、建筑文化、水运文化、教育文化、科技文化、文学艺术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是一个悠久博大、丰厚精深、不断演进、持续发展的精神宝库。纵深推进“文化+ ” “旅游+ ” “数字+ ” ,推动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深度融合产城景、农文旅等资源,丰富相关产业文化和人文经济内涵,提高行业发展能级,培育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来源:人民日报作者:贺云翱日期:2023-11-13 09:04:00
-
让历史文化遗产在被观赏、被分享中得到保护、阐释、传播并被赋予现代意义浙江绍兴,置身安昌古镇,且听流水潺潺、橹声欸乃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常 晋日期:2023-11-13 08:58:00
-
当前,科技进步对文化创新的驱动作用越来越强,文化与科技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把握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趋势,运用科技手段激发文化创新活力,为文化创新插上科技翅膀,不断形成新的文化产品形态,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科技让群众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张 彦日期:2023-11-10 09:10:00
-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来源:人民日报作者:辛 鸣日期:2023-11-10 09:08:00
-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 “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从高空俯瞰,位于江苏苏州古城东北隅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呈现出“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来源:人民日报作者:白光迪日期:2023-11-10 09:05:00
-
去年,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把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更新保护的技术和理念,让农业文化遗产“活起来” ,使其更好助力乡村振兴,古人的智慧也可泽被当下、启迪未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史自强日期:2023-11-09 08: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