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智库周刊 > 正文
强化校企合作,探索实训基地协同育人新模式
2024-05-21 09:19:00  作者:曹云霞  来源:新华日报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社会对人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发展阶段,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已成为诸多高校推进学生理论应用与实践素养提升的重要手段,是强化校企合作、提升教学质量、强化育人成果的关键要素。

基于设计类专业较强的主观性与实操性特征,相关院校应当积极响应政府政策引领,统筹优化师资力量安排,以互补互利的合作模式,实现资源共用、人才共育。通过与行业优质企业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将教师教研活动、学生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过程相结合,切实推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协同模式的体系化构建,为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以股份制项目化协同提升基地产业价值

股份制项目化协同模式,能够切实改善传统校企合作过程中实训教学滞后于市场环境的现实问题,促使高校与企业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保障实训基地协同工作的系统性与效益性。

股份制项目化协同模式下,高校应发挥自身在专业领域的权威性,引领建设认证标准高、资质全的实训基地,从而吸引优质企业参与共建。同时,将充足的资金、技术、人才与管理优势融入基地建设,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明晰有序的经营权、所有权关系与利益分配机制,为后续基地的协同管理、顺畅运营发展与产业建设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协同发展实践中,高校与企业需要落实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提升,最终实现育人成果与基地产业价值大幅增长。

强化“工学交替”,推进角色互融

校企实训基地应围绕“产教融合”发展理念,建立与专业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工学交替”协同运行模式。在校内理论教学中融入设计工作整体流程、设计标准、质量标准等内容,并在后续学生参与实训过程中开展“跟踪式”教学,培养学生严格的质量标准意识,激发学生自我能力提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高校与企业可探索构建企业工程师与高校教师的角色互融机制。在校企共建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推动高校设计类实践教师前往实训基地参与产业生产与项目研发,帮助教师了解行业生产的整体走向与发展的最新趋势,进而提升教师设计研发的敏锐度与感知力,以扎实的工作经验为学生实践技能与专业素养提升提供指引;推动企业工程师前往高校开设基础类、进阶类实践课程,以更为直接的视角帮助学生了解设计生产工作过程,丰富学生设计知识储备、增强学生设计实践能力。同时,高校与企业应依照企业生产经营与校内实践育人发展需求,逐步完善教师与工程师交流的考核评定标准,为教师荣誉、职称与工程师等级评定提供可靠依据,以角色互融的高质量推进,为学生进行工学交替式学习奠定基础。

双轨并行,推进人才供需互联互通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成长环境与专业发展空间,学生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变革。高校与企业应以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社会意识构建目标为核心,探索以校企共建实训为依托的学生管理与评价模式。在具体实践中,实训基地需以自身运行标准与建设质量为标的,将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融汇形成学生评价标准,依照学生参与实训的工作流转过程实施“跟踪式”管理。结合“课证融通”机制,鼓励学生考取与自身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证书,使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互联互通;增强学生与专业发展方向、未来职业生涯相适应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实训基地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协同性与有效性。

校企共建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职业生产环境,有助于高技能人才培养。高校与企业应着力构建学生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系统机制,以学生群体综合能力的提升,促成未来职业劳动过程中岗位适应期的缩减,拓宽职业发展空间;以产品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的提升,助推企业提质增效与行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副教授;本文系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设计类专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协同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30100188〉的研究成果)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徐羽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