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智库周刊 > 正文
探索乡村教育振兴的创新路径
2024-07-02 09:02:00  作者:周广茂  来源:新华日报

乡村要振兴,教育当先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将乡村教育振兴放在突出地位,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乡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发展乡村教育有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乡村文化传承创新,也有助于巩固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乡村教育振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探索创新路径。

以教育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

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可以吸引更多人才反哺农村,为其提供充足后备力量和动力。例如,通过积极开展乡村职业教育,让更多的人获得各种专业技能,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更好地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近些年我国出台了多项乡村教育振兴政策,促使青年教师主动到农村地区进行施教,从而为乡村教育振兴提供保障,比如完善乡村教师绩效福利制度等。

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为乡村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推动农民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坚实基石。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为解决当前乡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诸多挑战,必须引进并培养大量具备专业能力的人才。此举旨在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协同治理能力,从而切实推动乡村组织的全面振兴。乡村教育振兴有助于缓解人才短缺问题。它不仅能为基层组织注入新的活力,吸引更多具备乡村治理能力的年轻人才投身其中,还能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为乡村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传承创新,促进乡土文化与时俱进。乡村教育在传承乡土文化的同时,亦肩负着推动其创新发展的使命。在实践层面,各地乡村学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地域特色,实行具有差异性的办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课本内容为核心,适时融入乡土文化知识,以加深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承。同时,乡村教育还需承担起创新文化的责任,通过及时改进和完善教育内容,确保其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推动乡土文化与时俱进。

创新乡村教育路径赋能乡村振兴

当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探索乡村教育振兴新路径,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建强乡村教师队伍。首先,为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应提高年轻教师的比例。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新颖且高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在全面评估本校实际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优秀教师资源。依据其教学水平及专长领域,合理分配工作岗位,确保每位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其专业能力。再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开展多层次的线上培训,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同时,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与选拔工作,通过系统的培训和选拔机制,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最后,增加乡村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特别是与国内发达城市学校教师的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开发乡土文化课程。在规划乡土课程时,学校需深入考量本地的具体条件,确保课程内容既贴切实际又具备鲜明特色。首先,富有特色的乡土课程不仅能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全心投入,还能有效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对于中职技术学校而言,开设与乡土文化相关的专业,能为有志于深入学习的学生提供对口的专业选择,减轻就业压力。同时,企业可为毕业生提供适宜的就业机会,使其能为本地的发展和建设贡献力量。其次,乡土课程的内容应紧密贴合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入领略乡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最后,建议设立专门的科研部门,为教师提供专心研发相关教学内容和活动的环境,并给予相应的科研补贴,以鼓励其持续创新和完善乡土课程。

加强经费投入及监管。在当前新的发展格局下,为确保农村优质教育的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应紧密结合实际,为农村教育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具体策略涵盖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必须稳固各地学校教育经费的来源,尤其要针对偏远贫困地区学校给予重点扶持,同时拓宽经费筹措渠道,积极鼓励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教育事业。其次,构建并完善乡村教育经费监管体系,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方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监督,确保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并定期公布经费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对于擅自收费或挪用经费等行为,必须严肃处理,追究相关责任。最后,利用乡村特有的资源和优势,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乡村地理条件发展经济,同时创新宣传和销售方式,推动乡村产业整合,吸引更多商业投资,为农村教育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做好家校社协同育人。家校合作是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建立一套高效、开放的沟通机制,确保学校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孩子在校园内的学习情况、行为表现及心理发展动态,使家长能够全面了解学校教育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和活动安排。同时,要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家长会、座谈会、开放日等各项教育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增强他们对教育工作的认同感和支持力度。此外,还要注重家庭与社区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通过家校合作平台,引导家长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乡土情怀和人文素养,同时也能助力学校丰富课程内容,实现地方特色教育的深度融合。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徐羽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