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智库周刊 > 正文
数字赋能老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昆山探索
2024-06-28 09:48:00  作者:谢书颖  来源:新华日报

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预计到203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4亿人。全国老龄办预测,2030年中国老龄产业的规模将达22万亿元,老龄产业已成为“一个巨大的朝阳产业”。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推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老龄产业深度融合,用数字赋能老龄产业、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是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老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昆山“建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布局新赛道”,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在产业根基牢固、消费市场广阔、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倡导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加快数实融合,持续推进老龄产业高质量发展,奋力交出中国式现代化昆山新实践高分答卷。

坚持基建先行,夯实老龄产业数字化根基。昆山致力打造“全国数字化发展标杆城市”,高度重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已连续2年位居全国县域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数排行榜首位。为进一步夯实数字根基,昆山引入中科可控、寒武纪、中科晶上、昆高新芯等算力龙头项目,扎实推进互联网提速降费等惠民工程,成立全省县级市首个5G产业联盟,目前已累计建成7500多个5G基站,位列苏州第一,实现数字设施广泛接入、数字服务便捷联通,信息数字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老龄群体数智技术可及性显著提高,老龄产业数字化根基坚实稳固。

深化供需调研,提升适老数字产品供给精准度。昆山深入开展调研,重点厘清老年群体中失能、半失能老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倡导分层分类匹配适老产品,在适老产品目录中突出更多数字化的“亲民”产品。为顺应数字时代下的消费新趋势,昆山通过政府采购、试点示范、财税补贴等形式,鼓励企业参与适老化科技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智能穿戴设备、生命体征及健康监测管理系统等智能产品,满足老年人紧急援助、亲情关怀、健康管理、远程安全看护等消费需求。此外,昆山依托老年人居家适老化一站式服务中心,开展养老辅具体验、销售、租赁等服务,构建完善的智慧居家适老化管理系统,引入专业服务运营商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安全、适合、智慧的3S级居家适老化服务解决方案。

倡导协同联动,共助老年群体弥合数字鸿沟。横亘于老年群体前的数字鸿沟无疑是老龄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障碍。昆山大力推进“老有所学”工程,不断完善政府—社会—家庭联动机制,协调一致、共同发力,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卫健委、民政局等职能部门细化培训任务分工,建立月度通报和考核评估机制,并联合成员单位对培训实施情况开展专项督查,保质保量完成老年人运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专项培训;各类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依托“市—区镇—村(社区)”老年教育三级网络及昆山市银龄科普基地等平台,为老龄群体提供兼具实用性操作性的数智科技教育,助力营造数字包容的社会环境;各方协同发力,积极引导青年群体亲和主动、用自身娴熟的数字终端运用技能反哺老年群体,帮助老龄群体摆脱“数字拦路虎”的困境,自觉将老龄群体视为数字时代的重点关怀对象而非歧视对象;老龄群体也须“自救”,主动克服畏难情绪,积极提升数字技能,加快融入数字社会。

加强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智慧养老服务队伍。培育引进创新型、专业型、复合型人才是实现老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昆山加强产学研一体化深度融合,依托登云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土高校以及培训机构,开展跨学科、跨领域交叉人才培养,加快建设高素质复合型智慧康养队伍。政府联合专业机构在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昆山市中医医院、昆山市老年病医院等平台常态化开展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并将护理员数字化设备操作能力纳入重点考核范围。此外,昆山持续发挥优势,与台湾、上海的优质养老服务机构开展交流合作,探索引入台湾理疗师,加快两岸康养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积极构建多方协作、开放共享的智慧康养人才培养矩阵。

(作者单位:昆山市委党校)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徐羽蝶